欢迎访问北京标圆认证中心网站!认证服务热线:010-87162758

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新闻

【荐读】审核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分析

作者:北京标圆认证中心   时间:2018-09-04   人气:998次


GB/T 19001-2016的颁布实施无疑为认证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认证审核过程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予以遏制和纠正,势必影响认证质量,导致认证可信度遭受质疑。如此,新版标准的贯彻实施也就成为了“穿新鞋走老路”,新版标准强调的“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将大打折扣,这是认证行业所不愿意看到的。笔者认为,在当今认证审核中有些问题存在共性,本文就此提些浅显的看法。



一、对方针、目标认识肤浅,审核时抓不住实质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虽然几经换版,但一直是把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置于重要位置,并沿用了当年全面质量管理倡导的方针目标管理理念实施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一些审核员脑海里对方针目标管理理念逐渐淡薄,致使对方针、目标认识肤浅,审核时碰到诸如“一流管理、一流产品、一流技术、一流品质”之类的质量方针,且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相差甚远,甚至是挨不上边的时候,往往是听之任之,不加任何引导,就认为符合标准的要求了。标准明确指出,质量方针要“为质量目标提供框架”,质量目标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意味着如果没有质量目标的铺垫和支持,口号式的质量方针对促使体系有效运行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审核员有必要因势利导,启发受审组织在“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方面多下功夫,特别是“应针对相关职能、层次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设定质量目标”,以此促使全员积极参与,把实现质量目标,转化为努力搞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


值得提出的是,“应针对相关职能、层次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设定质量目标”,是当今不少贯标组织的弱项,不少组织并没有结合自身的职责和公司质量方针的要求制定部门目标,更有甚者还存在着明显的认识误区。比方说,品质部有负责成品检验职能,相关规程明确也规定:合格的进仓,不合格的返工或报废,于是有的组织把成品检验合格率100%确定为品质部的部门目标。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品质部承包产品合格率,显然与“产品质量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观点背道而驰。


二、对“过程运行环境”审核不到位


GB/T 19001-2016标准指出,过程运行环境应是人为因素和物理因素的组合。其中,人为因素包含定性感知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物理因素则包含定量测量的温度、热量、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声等。有的审核人员在审核取证时仅关注定量测量的物理因素,或者干脆用“符合5S管理要求”打发过去,至于对定性感知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往往是只字不提。


“5S管理”仅是理顺生产现场人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生产现场管理是不够用的,还有必要充实“安全”和“节约”的有关要求,从而构成“7S管理”。只有建立在“7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基础上的“物理因素”才能持之以恒;GB/T 19001-2016标准对“物理因素”还提出了“空气流通、卫生、噪声”的要求,其用意就是要强调职业病预防应警钟长鸣。


定性感知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是新版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落实质量管理原则“全员积极参与”的坚实基础。不少经营者都期望广大员工能够与企业风雨同舟,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努力工作。事实告诉我们,对经营者愿望的解读:期望员工热爱企业,首先要做到企业热爱员工。这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创建宽松、和谐的企业文化是落实全员积圾参与的重要举措,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所以审核人员有义务向受审核方宣传企业文化的理念,必要时在《审核报告》中以持续改进为题提出期望


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表面化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持绩改进的重要机制,有些组织对此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对两者的概念认识模糊,甚至混淆不清,致使实施起来表面化,抓不住实质问题。有的审核员审核时以事先拟定的是非题或选择题与受审人员沟通,审核记录多半用“是或否”、“有或无”等选项予以表述,审核报告几乎是清一色的模块化填空,致使不少组织的内部审核或管理评审,除了名称、人员和日期稍有不同外,其余的记录、报告等文件化信息,几乎千篇一律。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表面化,未能反映其具体的情况和特点,自然也就失去了促使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持续改进的意义。


四、 不称职、不专业,缺乏求实精神


审核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所以尽职尽责、执着求实是对审核员最起码的要求。然而现实情况不完全是这样,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常见的有审核时热衷于在办公室里查资料、抄记录,极少甚至是没有到现场去观察实施情况,或对发现的事实进行查证核实;形成审核发现时,要不就以“想当然”取代客观事实描述,要不就以“归纳性描述”取代抽样审核,或者是以“同类项合并”描述产品的实物质量等。比方说,以“制定相关的作业文件、管理制度、销售计划、管理程序等,对销售服务的流程、技巧和态度进行了确认”,作为对销售服务能力确认的审核取证;以“外观、规格、性能、合格”,涵盖对各种硬件产品实物质量的描述。如果任其放任自流,认证审核就没有必要安排现场审核了,审核员也就没有必要细分专业能力了,这还有什么认证质量可言呢?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杂志



上一篇:【科普】国标、行标、地标、团标、企标的区别!

下一篇:【头条】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